海天周年金_澳门黄金城千万彩金等您来拿_
4月22日,“书香茌平·全民阅读”第41场经典诵读公益活动,在茌平县人民广场举行。
茌平全民经典诵读活动,于2021-03-04正式启动。每周六早7:00—8:00,市民共同阅读经典。全民诵读自去年启动以来,越来越多的市民被大家的读书热情所感染,并纷纷加入到诵读队伍。
目前,在诵读队伍中父与子、母与子或全家加入渐成风尚。如今,茌平已登记在册的诵读市民达5000余人。
母子二人从村里赶来诵读
张先生是一名残疾人,开了一家按摩店。他热心公益活动,也爱阅读。他说,自己从小爱好读书,因为他觉得,总不能这样默默无闻过一生。
张先生说,他是通过朋友圈知道了茌平经典诵读公益活动的,还有朋友送了他一本国学书。于是,从去年10月份开始,他每周六都去参加诵读活动。“后来,带着孩子一起去。”张先生说,经典诵读,他一直坚持参加。
“国学经典,在道德、治家和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很深的教育意义。”张先生说,参加经典诵读,对工作、生活都有好处,也有益于平衡心态。
张先生告诉记者,经典诵读活动是免费的、公开的,现在感觉参加的人越来越多。经典诵读让他受益匪浅,对他来说,这是一种提升。他希望更多的成年人,能加入经典诵读活动。
张霞,是信发办事处孙庄村的村民。每周六早晨,她都带着儿子去参加经典诵读活动。从家到集合地点,相距十五六里地,骑电动三轮车需要近半个小时的时间。
张霞告诉记者,这个活动一开始,她就带着孩子参加,很少耽误。“孩子出生后,我就开始接触国学。”张霞说,虽然是在农村,不过她经常上网看《教孩子的学问》、《读书千遍》、《孩子要有好老师》等相关文章。她觉得,要让孩子成人、成才,必须多读经典。
她认为,国学经典多读、读熟,才能悟出点儿东西,然后变成自己的。
张霞说,现在孩子读书的环境太少,缺少读书的氛围,所以她就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多读经典。参加公益诵读,大声读书的感觉很好。
要在孩子心中种下经典阅读的种子
吴欲晓,是茌平县社科联主席,也是茌平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。
茌平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,设在县委宣传部。吴欲晓兼任办公室主任,负责组织和协调日常工作。提起经典诵读公益活动,吴欲晓感触颇多。
据吴欲晓介绍,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,全民经典诵读公益活动于2021-03-04正式启动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经典诵读公益活动已举办40多期。
“参加诵读活动的,有学生,有市民,也有义工。”吴欲晓说,诵读活动时间为每周六早晨7:00-8:00,地点在茌平县人民广场。参加诵读活动的市民,多时达到五六百人,即使是寒冬的早晨也有200人左右。
吴欲晓告诉记者,在茌平县人民广场旁边有个菜市场,最初卖菜的菜农围观诵读,议论纷纷。后来,其中一些人也加入了经典诵读的行列。
“有的菜农,家是杜郎口的。”吴欲晓说,他们到县城卖米、卖葱,周六早晨就把孩子一起带过来。
身体残疾的张先生,拄着双拐阅读的身影,让吴欲晓印象深刻。
“最初,早晨诵读的时候,他一直站在边上。”吴欲晓说,后来,在义工老师的邀请下,张成果也加入到了阅读队伍中。
吴欲晓表示,因为是全民诵读,参加活动的市民各个文化层次的都有。其中,中小学生占多数。而市民中,有公务员,也有超市、物业的工作人员。
经典诵读公益活动的背后,有一支志愿者队伍。吴欲晓告诉记者,刘云霞是其中默默无闻的“老黄牛”。每次活动,她都是第一个到,也是最后一个走。
茌平县实验中学的尹老师,是一名班主任。最初,她所带的班级学生基础比较差。尹老师参加经典诵读活动后,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,还把经典教给孩子们。
她说,通过经典诵读,不但知道了如何处理个人、家庭之间的关系,也更懂得该怎样对待孩子。年前期末考试时,她班的成绩年级第一。如今,尹老师也成了一名志愿者。
吴欲晓坦言,经典阅读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,关键是要在孩子心中种下一粒种子,这很重要。
全民经典诵读成风景线 登记在册市民5000余人
目前,茌平县人民广场集体诵读方阵成为县城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。
每个周六的早上7:00,参加活动的市民在志愿者引导下排成方队,首先跟随教练做健身“八段锦”,然后集体诵读《大学》《弟子规》《诸葛亮·诫子书》《朱子治家格言》等国学经典,最后合唱歌曲《礼运大同篇》。
吴欲晓说,在诵读队伍中父与子、母与子或全家加入渐成风尚,目前,已登记在册的诵读市民达5000余人。
如今,每周来广场集体诵读或亲子共读一小时,已成为茌平市民生活的一部分。
据吴欲晓介绍,此活动的目的旨在“利益千家万户,让经典滋养国人家人,让社会因沐浴书香而更加文明和谐”。
茌平县还充分发挥“图书馆+书院”服务模式的积极作用,为广大市民搭建汲取圣贤文化滋养的精神殿堂,依托县图书馆成立了茌平县“中华传统文化”公益讲堂。
讲堂邀请县内外的志愿者讲师,向广大市民讲授《论语》《大学》等文化经典,讲孝、讲和、讲奉献故事。
目前,每周三晚上专家义务授课、市民免费听讲,保持一周一期的活动频率,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60多期。
据了解,《孔子与中国文化》《中华传统文化漫谈》《大学》等系列讲座,以其纯公益性质、高质量内容备受县内外广大市民的欢迎,甚至吸引来不少外县市的群众。